分享人:于靖华
目录
1.背景介绍
2.知识剖析
3.常见问题
4.解决方案
5.编码实战
6.扩展思考
7.参考文献
8.更多讨论
AJAX即异步的JavaScript与XML技术,指的是一套综合了多项技术的浏览器端网页开发技术。
通过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,Ajax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。
这意味着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,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。
传统的网页(不使用 Ajax)如果需要更新内容,必须重载整个网页页面。
传统的web应用程序中,用户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,然后等待,服务器接受到用户的请求然后响应。在这段时间内,用户会傻乎乎 的盯着一个空白页面看。这是因为以往的传输方式为同步处理方式。长久以来我们对这种web交互模式已经习惯了,并且以使用者的角度来讲已经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。
和传统的web应用不同,Ajax采取了异步交互避免了用户请求-等待-应答交互方式的缺点。 Ajax在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中引入了一个中间层---Ajax引擎,它是用Javascript编写的,在一个隐藏的框架中运行。Ajax引擎负责呈现用户界面, 以及代表用户和服务器进行交互。Ajax引擎允许用户和服务器进行异步的交互。用户无需傻乎乎的盯着空白页面。
字面上的理解,回调函数就是一个参数,将这个函数作为参数传到另一个函数里面,当那个函数执行完之后,再执行传进去的这个函数。这个过程就叫做回调。顾名思义,回调,就是回头调用的意思。主函数的事先干完,回头再调用传进来的那个函数。
举一个别人举过的例子:约会结束后你送你女朋友回家,离别时,你肯定会说:“到家了给我发条信息,我很担心你。” 对不,然后你女朋友回家以后还真给你发了条信息。小伙子,你有戏了。其实这就是一个回调的过程。你留了个参数函数(要求女朋友给你发条信息)给你女朋友,然后你女朋友回家,回家的动作是主函数。她必须先回到家以后,主函数执行完了,再执行传进去的函数,然后你就收到一条信息了。
//定义主函数,回调函数作为参数
function A(callback) {
callback();
console.log('我是主函数');
}
//定义回调函数
function B(){
setTimeout("console.log('我是回调函数')", 3000);//模仿耗时操作
}
//调用主函数,将函数B传进去
A(B);
//输出结果
我是主函数
我是回调函数
上面的代码中,我们先定义了主函数和回调函数,然后再去调用主函数,将回调函数传进去。定义主函数的时候,我们让代码先去执行callback()回调函数,但输出结果却是后输出回调函数的内容。这就说明了主函数不用等待回调函数执行完,可以接着执行自己的代码。所以一般回调函数都用在耗时操作上面。比如ajax请求,比如处理文件等。
浏览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——同源策略(Same-Origin Policy)。所谓同源是指,域名,协议,端口相同。不同源的客户端脚本(JavaScript、ActionScript)在没明确授权的情况下,不能读写对方的资源。
同源策略在web应用的安全模型中是一个重要概念。在这个策略下,web浏览器允许第一个页面的脚本访问第二个页面里的数据,但是也只有在两个页面有相同的源时。源是由URI,主机名,端口号组合而成的。这个策略可以阻止一个页面上的恶意脚本通过页面的DOM对象获得访问另一个页面上敏感信息的权限。对于普遍依赖于cookie维护授权用户session的现代浏览器来说,这种机制有特殊意义。客户端必须在不同站点提供的内容之间维持一个严格限制,以防丢失数据机密或者完整性。
1、IE浏览器下面的缓存问题
2、跨域问题
3、Ajax乱码问题
4、Ajax对象属性的大小写问题
5、Ajax状态为0的问题
下面一一讲解常见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
xhr.open("get","xxxx.aspx?_dc="+new Date().getTime(),true);
就是在请求的后面 加上_dc=。。。让url变成唯一,或者是,改成post请求。
第三个问题: Ajax乱码问题
乱码问题虽然我们目前遇到的不多,但是也属于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了。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编码不一致导致的。
如果出现乱码问题了,首先检查一下meta声明的charset要和请求的页面返回的charset一致。response.charset="gb2312 or utf-8"
第四个问题:Ajax对象属性的大小写问题,有些浏览器比如火狐,对大小写是敏感的,if (xhr.readystate==4)这种写法,
在IE下是成立的,但是在ff下就行不通了,因为IE不区分大小写,ff是区分大小的。标准写法为if (xhr.readyState==4),同理还有属性
responseText,responseXML。习惯采用驼峰形式的写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
第五个问题:Ajax状态0的问题,有时候在测试Ajax代码的时候加了 xhr.status==200的判断后,一直不执行xhr.status==200的代码,
这个就需要注意了。xhr.status==200是要通过服务器确认后来返回的,在服务器页面没有发生错误或者转向时才返回200状态的,
此状态和你通过浏览器访问页面时服务器定义的状态一致。这个我们提前就跟后端对接好了,问题也不大。
$.ajax({
url:"student-ajax/student",
type:"POST",
dataType:"json",
data:{
name:$("#names").val(),
qq:$("#QQs").val(),
},
success:function(data){
console.log(data);
if(data.code === 200){
alert($("#names").val() + "学员信息" +data.message);
}else{
alert(data.message);
}
},
error:function(data){
console.log(data);
alert("添加失败");
}
});
}) ;
$http({
method:'get',
url:('/a/a/all/document?type=1&page='+$scope.page),
headers:{'Content-Type':'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'}
})
.success(function (response) {
// console.log(12345);
console.log(response.total);
console.log(response);
console.log(aaa);
// if (response.message === "查询成功") {
$scope.userList = response.data;
$scope.userTotal = response.total;
$scope.page=response.page;
// console.log($scope.userList.total);
});
var request = new XMLHttpRequest(); // 新建XMLHttpRequest对象;
request.onreadystatechange = function () { // 状态发生变化时,函数被回调;
if (request.readyState === 4) { // 成功完成
// 判断响应结果:
if (request.status === 200) {
// 成功,通过responseText拿到响应的文本:
return success(request.responseText);
} else {
// 失败,根据响应码判断失败原因:
return fail(request.status);
}
} else {
// HTTP请求还在继续...
}
}
// 发送请求:
request.open("POST","/skill-ajax/a/login",true);
request.setRequestHeader("Content-type","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");
request.send();
alert('请求已发送,请等待响应...');
// readyState值说明
// 0,初始化,XHR对象已经创建,还未执行open
// 1,载入,已经调用open方法,但是还没发送请求
// 2,载入完成,请求已经发送完成
// 3,交互,可以接收到部分数据
// status值说明
// 200:成功
// 404:没有发现文件、查询或URl
// 500:服务器产生内部错误
(1) 在使用xhr对象发送请求和处理请求响应之前,必须先用js语言创建一个xhr对象。由于xhr对象当前还不是w3c标准,所以才有多种方式进行创建以解决兼容性问题。具体创建方式如下:
var xmlhttp;
if (window.XMLHttpRequest)
{// code for IE7+, Firefox, Chrome, Opera, Safari
xmlhttp=new XMLHttpRequest();
}
else
{// code for IE6, IE5
xmlhttp=new ActiveXObject("Microsoft.XMLHTTP");
}
AngularJS请求的时候,success()和then()方法的区别?
$http({
url:'data.json',
method:'GET'
}).success(function(data,header,config,status){
//code goes here
}).error(function(data,header,config,status) {
//code goes here
});
var promise = $http({
url:'data.json',
method:'GET'
});
promise.then(function(resp) {
//resp是一个响应对象
}, function() {
//带有错误信息的resp
})
then()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,它会接收到完整的响应对象,信息更为全面,而success()和error()则会对响应对象进行析构,使用起来更为方便。
参考一:什么是跨域
参考三: Ajax常见问题
讨论时间到,欢迎大家提问!
感谢大家观看
BY : 左少华 | 周全顺 | 王奎智 | 周恒光